葛墨林,男,1938年12月5日生于北京,籍贯乐亭县,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
1961年,葛墨林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1965年,葛墨林获得兰州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学历。1965年至1986年,葛墨林任兰州大学物理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葛墨林任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他兼任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院长。2019年1月,葛墨林退休。2022年8月,葛墨林撰写的《我知道的杨振宁》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面世,通过许多小事展现了杨振宁先生的大先生风范。2025年10月18日,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建所40周年发展论坛——校友专场上,葛墨林参会并致辞,表达了对南开大学、南开数学所、陈省身先生以及杨振宁先生的感恩之情。
葛墨林早期从事基本粒子理论、广义相对论研究,之后长期集中研究杨—密尔斯场的可积性及其无穷维代数结构、杨—巴克斯特系统、量子群(包括量子代数及Yangian)及其物理效应与应用和处理量子模型的新方等。葛墨林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科学大会奖,军队科技奖,国家级教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金球奖等奖项。截至2025年10月,葛墨林发表的文章约200篇,编辑书刊10部。
人物经历
葛墨林,男,1938年12月5日生于北京,籍贯乐亭县。
1950年至1956年,葛墨林就读于北京十三中学(辅仁男中)。
1961年,葛墨林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
1965年,葛墨林获得兰州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学历。
1965年至1986年,葛墨林任兰州大学物理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9年11月,葛墨林与段一士合作完成了一篇理论物理论文——《SU(2)规范理论与N个磁单极运动体系的电动力学》,主要内容涉及“杨—米尔斯规范场”的拓扑性质,刊发在《中国科学》杂志上,获得学界好评,并引起了数学家谷超豪的关注。
1980年,葛墨林受到杨振宁邀请前往他的研究所工作访学。
1986年,葛墨林任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年,葛墨林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葛墨林兼任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院长。
2019年1月,葛墨林退休。
2022年8月,葛墨林撰写的《我知道的杨振宁》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面世,通过许多小事展现了杨振宁先生的大先生风范。
2025年10月18日,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建所40周年发展论坛——校友专场上,葛墨林参会并致辞,表达了对南开大学、南开数学所、陈省身先生以及杨振宁先生的感恩之情。
人物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葛墨林早期从事基本粒子理论、广义相对论研究,之后长期集中研究杨--密尔斯规范场的可积性及其无穷维代数结构、杨--巴克斯特系统、量子群(包括量子代数及Yangian)等数学物理分支,研究其效应以及在量子多体模型和量子信息等方面的应用,并关注理论物理中数学与物理交叉的新方向。近期研究兴趣主要涉及拓扑量子场论与杨-巴克斯特系统的联系,及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电磁斗篷的相关理论,以及若干数学成果的可能实际应用。曾长期从事电动力学等教学工作。
学术论著
截至2025年10月,葛墨林发表的文章约200篇,编辑书刊10部。
科研成果奖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葛墨林说学生学习的主导权在自己,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现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灌输式教育,他提出反对。另外,他还讲勤奋不是一切,悟性才是关键。每个人都能勤奋。在此基础上,成功取决于高的悟性。
指导学生
截至2025年5月,葛墨林培养了38名硕士毕业生、32名博士毕业生。并且很多学生已经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领军人物,如孙昌璞院士等。早期的其他学生李有泉、薛康、苏刚、陈光红、刘永和匡乐满等也在各自的物理研究分支中工作出色。
教学成果
出版图书
个人荣誉
个人生活
社会兼职
相关讲座
2007年11月18日,葛墨林为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创新论坛带来题为“兴趣、勤奋、悟性与创造”的讲座。他以物理学为例,分析了科学研究发展的特点以及物理学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情况,指出21世纪以广深、交叉学科为主导,还剖析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探索真理与解决问题的关系,鼓励青年学子以兴趣为基础、以勤奋为习惯、以悟性指导、以创造为目标,不断成长。
2009年6月12日至13日,葛墨林应兰州大学邀请,做客兰州大学并举行系列讲座,包括“发扬兰大精神,努力成材”“从张量折射率到新隐形机理——黎曼几何的应用”以及“母校培养了我——与同学们交流”。
2013年6月27日,葛墨林做客夏季学期名人讲堂,为南开区师生和天津市市民带来讲座。他从有趣的科学故事入手讲到严谨的治学方法,内容既包括陈省身、杨振宁等名人大家早年的奋斗历程,又涉及“电磁斗篷理论与黎曼几何”这样的前沿知识。他指出,我国基础研究能产生大量优秀文章,技术人员有很强的技术革新能力,但在将基础研究转化成技术方面还有所不足。
2021年3月30日,葛墨林做客智德讲座,为青年学子带来科学报告。他在讲座中介绍了基础研究的特点、新技术的形成过程,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交叉融合的必要性,还分享了自己对大学学习的思考。整场讲座持续近一个半小时,葛墨林院士坚持站着讲完。同年9月13日,葛墨林为2021级理科试验班(数理科学与大数据)本科新生主讲新生第一课。他从物理的内涵特点及数学和物理的关系讲起,回顾了物理学发展历程,强调数理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及重要应用,还对新生的学习生活提出具体建议,并用陈省身先生成材公式勉励大家成长成才。
人物评价
葛墨林即使在七八十岁高龄,还一直活跃在各高校报告会、各种科普活动中,既埋头于自己的研究,又不忘普及科学知识于基层和社会,给人留下平易近人、务实热情的先生形象。(天津日报评)
葛墨林.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2025-10-23
葛墨林.中国科学院.2025-10-23
纪念|院士葛墨林谈杨振宁:小事情、大先生.澎湃新闻.2025-10-23
量子力学中的杨-巴克斯特方程.find.nlc.cn.2025-10-23
陈省身与中国数学.豆瓣读书.2025-10-23
葛墨林.陈省身数学研究所.2025-10-23
院士专栏.陈省身数学研究所.2023-12-27
【科学向日葵】在线课堂 理论物理学家——葛墨林.微信公众号.2025-10-23
葛墨林.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2025-10-23
缅怀 | 感恩杨振宁!院士葛墨林今天在南开这样说…….网易手机网.2025-10-23
葛墨林.陈省身数学研究所.2025-10-23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六十余载钻研理论物理——忘我科研 乐在其中.新华网.2025-10-23
理论物理学家:葛墨林(图).新浪教育频道.2025-10-23
葛墨林:勤奋不是一切,悟性才是关键.光明科技.2025-10-23
我知道的杨振宁.豆瓣读书.2025-10-23
经典杨-米尔斯场理论.豆瓣读书.2025-10-23
量子力学的前沿问题(第3版).豆瓣读书.2025-10-23
今晚报:葛墨林教授获颁“杰出贡献奖”.南开大学新闻网.2025-10-23
读乐亭 | 前葛庄葛文翰兴学.微信公众号.2025-10-23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看望校友葛墨林院士.兰州大学.2025-10-23
物理中的群论方法国际大会.econf.hust.edu.cn.2025-10-23
葛墨林院士:且拿此生献学问.南开大学新闻网.2025-10-23
乐亭名人:中科院院士 葛墨林.微信公众号.2025-10-23
葛墨林:成功源自对创造孜孜不倦的追求. 南开新闻网.2025-10-23
葛墨林院士学术报告.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25-10-23
【1203期】葛墨林院士做客夏季学期名人讲堂.南开大学新闻网.2025-10-23
葛墨林院士对话青年学子:基础研究、交叉发展、技术进步.南开大学新闻网.2025-10-23
院士开讲第一课,数理新青年启航.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