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背麝香龟(拉丁学名:小麝香龟属 depressus),隶属于动胸龟科小麝香龟属,是一种小型水栖龟类。平背麝香龟仅分布于美国亚拉巴马州,最适宜的栖息环境是自由流动的大型小溪或小型河流。
平背麝香龟背甲扁平特征显著,最长可达4.7英寸(约11.93厘米)。即便存在脊椎棱(纵向隆起的脊),也几乎不明显,甚至完全缺失。背甲颜色丰富多样,从深棕色到橙色不等,壳缝边缘呈深色,后缘略带锯齿状;腹甲则呈粉色至淡黄色。平背麝香龟的头部呈淡绿色,布满深色网状斑纹,这些斑纹在吻部顶端常分散成斑点。颈部顶部和侧面的条纹(若有)通常较窄。下颌处生有两根触须,四只脚均为蹼足;雄性个体的尾巴粗壮修长,尾尖带棘刺。
平背麝香龟在4月至10月期间较为活跃,其中成年个体主要在夜间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夜行性。该物种的饮食以软体动物门和水生昆虫为主。成年雌性每年平均产卵2窝,每窝1-3枚。2023年,平背麝香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物种。
分类
平背麝香龟于1955年由廷克尔(Tinkle)与韦伯(Webb)首次描述。此后,关于该物种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诸多讨论。形态学数据和生物化学数据均支持其作为独立物种的地位。
在沃里尔河水系的几条西部支流(如塔斯卡卢萨县与费耶特县的北河、布鲁河),以及汤比格比河流域锡普西河的至少一条东部支流(博克斯溪)中,部分龟类的壳形、头部及颈部斑纹介于平背麝香龟与小麝香龟之间。Ernst等人(1989)通常将这些中间种群归为平背麝香龟,但未对博克斯溪的龟类展开讨论。艾弗森认为,瀑布线处蓄水区的修建破坏了自然地理隔离,导致两种龟类二次接触并发生杂交,从而产生了中间种群。
基于分子生物学、形态学及生态学研究,平背麝香龟在系统发育上与“臭麝香龟-棱背麝香龟”分支亲缘关系最近。此前有观点认为棱背麝香龟与平背麝香龟亲缘关系较远,但这一观点尚未得到证实。目前,该物种无已确认的亚种,不过不同溪流流域的龟类在表型上存在差异。
Seidel等人(1986)基于生物化学与染色体学证据,将麝香龟属归入动胸龟属,因此部分文献可能将平背麝香龟称为“Kinosternon depressum”。但大多数龟类研究者并未采纳这一分类方式。
形态特征
平背麝香龟是一种小型黄喉拟水龟,体型较小,体色偏深,多呈棕色。其背甲(即上部的壳)具有明显的扁平特征,幼龟与亚成体有一条中央棱,随个体生长逐渐扁平,成年个体背甲无棱(龙骨)。背甲长度因个体生长阶段和性别而异,幼龟孵化时背甲长度为31-33毫米,呈浅棕色且带有深色斑点;成年个体背甲最长可达4.7英寸(约11.93厘米),背甲长度约为65-120毫米,其中成年雄性平均背甲长度为85.7毫米,略小于成年雌性。背甲颜色范围从浅棕色到深棕色、橄榄色,甚至黑色,幼龟的背甲盾片上常带有深色条纹,成年后消失;壳缝边缘呈深色,后缘略带锯齿状,部分个体的背甲后部略微向外展开,使壳形呈现“后端最宽”的特征,许多个体的背甲(尤其盾片接缝处)会附着藻类。
平背麝香龟腹甲(下部的壳)多数种群颜色为浅黄至中棕色,无斑纹,但部分种群(如洛斯溪种群)中存在腹甲为黑色的个体,幼龟腹甲为粉红色,随生长逐渐褪色。头部与颈部呈淡绿色,布满深色网状斑纹,这些斑纹在吻部顶端常分散形成斑点,颈部若有条纹,宽度通常较窄,部分老年个体的头部可能异常粗大。下颌处有两根触须,四只脚均为蹼足;雄性个体拥有粗壮修长且尾尖带棘刺的尾巴,除尾长外,该物种无明显的性二态性,雄性尾巴显著更粗更长,尾尖有一枚尖刺状结构。
分布范围
平背麝香龟是美国亚拉巴马州黑武士河上游水系的特有物种。通过对美国地质调查局水质记录、物种采集数据、野外观察结果以及栖息地特征的评估发现,黑武士河水系中仅有15%的区域(包括溪流和蓄水区)仍存在可存活的平背麝香龟种群。据估计,该物种已在其原有分布范围的25%-30%区域内局部灭绝。班克黑德湖和刘易斯・史密斯湖(该物种分布范围内最大的两个蓄水区)的修建,致使大量历史栖息地被水淹没,这可能是导致其栖息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不过,刘易斯・史密斯湖的部分区域仍有该物种种群分布。
栖息环境
平背麝香龟最适宜的栖息地是自由流动的大型小溪或小型河流。在这类水域中,既有水深约2英尺(0.61米)且长有植被的浅水区,也交替分布着水深3.6至5英尺(1.1至1.52米)的深潭,深潭处存在可感知的水流,且分布着大量岩缝、水下岩石、相互叠压的扁平岩石或堆积的巨石。
只要存在充足的基岩、巨石与卵石底质,且食物供应充足,含沙量高的区域也可作为适宜栖息地。在筑坝形成的蓄水系统(如水库)中,该龟常见于河流源头区域及湖泊边缘,尤其偏好岸边有大量层架状岩石的区域。
衡量平背麝香龟栖息地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包括:腹足纲与蚌类等软体动物门数量丰富、淤泥含量及淤积量低、营养物质与细菌数量少、水温适宜以及污染程度极低。
生活习性
平背麝香龟在4月至10月期间较为活跃,其中成年个体主要在夜间活动,表现出夜行性;幼龟相较于成年龟更可能在白天活动,不过在黑暗环境中同样最为活跃。该物种的饮食以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为主,成年龟捕食目标明确,主要捕食腹足类动物(水生螺类)、蛤类(包括外来物种亚洲蛤)和青口贝;体长不足2.75英寸(6.99厘米)的幼龟,则主要以身体较柔软的水生昆虫为食。
生长繁殖
雌性平背麝香龟在6-8岁时达到性成熟,此时背甲长度约为65毫米,且在30-40岁时达到最大体型,背甲长度可达12.0厘米;雄性仅需4-6年即可性成熟,在50-60岁时达到最大体型。成年雌性每年平均产卵2窝,每窝1-3枚,第一窝卵的排卵时间在5月,产卵时间通常为5月,第二窝排卵在6月,产卵时间从6月中旬持续至7月初。其繁殖季为5月至9月,幼龟孵化时背甲长度为31-33毫米。关于筑巢偏好,推测它们会在距离河岸100英尺(约30.48米)范围内、光照充足或部分遮阴的区域(如林地及路边)筑巢。此外,平背麝香龟的寿命至少可达50年。
保护
致危因素
栖息地方面,泥沙淤积是平背麝香龟种群面临的最大威胁。它主要源于煤矿开采作业,农业、林业及建筑活动产生的地表径流也加剧了这一问题。露天煤矿开采、林业活动、农业生产及建筑施工相关的不当径流与河岸管理,不仅造成泥沙淤积,破坏龟类必需的岩石缝隙隐蔽场所,减少甚至消除其软体动物门猎物(如腹足纲、蛤类)的生存空间,淤积物中还可能含有有毒化合物。此外,河段筑坝蓄水、蓄水区修建工程以及农业、住宅和工业开发活动,都对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破坏,已导致部分栖息地消失。
目前,该物种的存活种群仅占据其历史适宜栖息地的约7%,种群数量低于20年前的水平。尽管过去造成栖息地破坏的大部分影响因素已停止或被纳入更严格监管,现存种群大多趋于稳定,但尚未有证据表明其种群数量已恢复至受影响前的水平。据推算,在过去两个世代中,该物种已丧失约90%的总栖息地面积及相应种群数量,且在未来两个世代内,其种群数量恢复至历史水平的可能性极低。
人为捕捉上,尽管法律已禁止捕捉该物种,但非法捕捉用于宠物贸易的行为仍令人担忧,宠物贸易对其存在一定需求,导致人为捕捉现象存在。
疾病方面,1985-1986年,锡普西河支流的平背香龟种群遭遇严重疾病暴发,一年内种群数量减少过半。其他溪流也有疾病记录,但未对其影响进行量化,有推测认为该疾病可能与龟类免疫系统受损有关。截至1995年,锡普西河支流的种群仍未恢复至疾病暴发前的水平。方尼斯贝克与多德的研究表明,短期内种群存活率的小幅下降,会对种群造成严重的长期影响。另外,水蛭寄生率与环境污染程度呈负相关,即污染越严重,水蛭寄生率越低。
保护措施
在保护措施方面,一是开展关于该物种生活史、栖息地利用、种群统计学、碎片化群体遗传学以及疾病(若仍存在)对个体龟类和受影响种群影响的研究;二是重新调查历史分布地点(尤其是1981年至2003年期间调查过的重要位点)并划定为永久性监测点;三是在沃里尔河流域开展地方层面溪流水质恢复工作,保护周边河岸带栖息地,完善并严格执行水质与采矿相关法律法规;四是政府机构与非政府组织向当地居民及县官员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濒危物种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其认知水平。
需开展进一步物种生存状态调查、持续种群监测、深入疾病研究、更精确种群统计学与种群动态研究(含遗传学研究记录种群碎片化影响)、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研究其栖息地利用模式与活动轨迹、软体动物门猎物(腹足纲、蛤类等)研究、污染物研究以及更深入生物学/自然史研究等。
保护级别
1987年6月11日,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将平背麝香龟列入《濒危物种法案》的受威胁物种名录。
2023年,平背麝香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物种。
Flattened Musk Turtle Sternotherus depressus.outdooralabama.2025-10-22
Sternotherus depressus Tinkle and Webb, 1955 Taxonomic Serial No.: 173760.Sternotherus depressus Tinkle and Webb, 1955 Taxonomic Serial No.: 173760.2025-10-22
Flattened Musk Turtle (Sternotherus depressus) | U.S. Fish & Wildlife Service.gov/species.2025-10-22
Flattened Musk Turtle.Flattened Musk Turtle.2025-10-24
https://iucn-tftsg.org/wp-content/uploads/file/Accounts/crm_5_013_depressus_v1_2008.pdf.iucn-tftsg.2025-10-22
Tortoise and Freshwater Turtle Specialist Group » Sternotherus depressus, 013.iucn-tftsg.2025-10-22